老片重映:再现经典魅力激活市场活力

时间:2024-12-25 18:05:00阅读:718
《海上钢琴师》《爆裂鼓手》《这个杀手不太冷》……前段时间,多部老片在院线重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映的老片已有几十部。重映的老片多为拍摄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经典之作,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一定的粉丝群体
  • 这个杀手不太冷
  • 预告 预告
  • 让·雷诺 娜塔莉·波特曼 加里·奥德曼 丹尼·爱罗
老片重映:再现经典魅力激活市场活力
老片重映:再现经典魅力激活市场活力
2/2

海上钢琴师》《爆裂鼓手》《这个杀手不太冷》……前段时间,多部老片在院线重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映的老片已有几十部。

重映的老片多为拍摄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经典之作,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一定的粉丝群体。放映经典老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档期空缺,增加院线收入。不过,一些重映的老片票房多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还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老片受到欢迎有着深层的心理和情感原因。许多观众对老电影的文本已非常熟悉,他们再次购票观看,更多是希望通过老片重温过去的观影经历,借着熟悉的影像重返记忆中的某个时刻,满足自己的怀旧心理。

怀旧是一种对过去的回望。根据记忆重构理论,这里的“过去”并非对曾经时光的精准复制,而是大脑基于当下情感、需求对记忆进行的重构,是一种被浪漫化、理想化、美好化的时光。比如,宫崎骏的《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红猪》等影片是80后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最近几年,这些作品不断重映,很多80后带着孩子再次走进影院,看得甚至比孩子还认真。当大银幕上的影像与观众记忆中的影像形成重合,一段温馨的怀旧之旅便由此开启。他们想到的可能是父母牵着自己小手进影院的温馨,可能是得到一个电影周边玩具时的兴奋,也可能是为影片中的某个桥段而哭鼻子的趣事。所以,观众看的是老电影,想到的可能是过去的种种美好。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让个体在回溯往昔中获得更多心理满足,以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生活中为心灵找到栖息之所。

怀旧是一种社会纽带,既连接着个体的过去与现在,又连接着个体与集体的记忆。在网上以“怀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出现上千万篇相关笔记,涉及老式家具、怀旧穿搭、童年零食等各种内容。老电影频频上映其实是“怀旧风”的一个具体表现。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指出,回忆是在与他人及他们的回忆的语言交流中构建的。一些观众观看老片并在网上讨论关于老片的话题,无意间激发起更多人对老片的兴趣,将深埋在观众心底的个体记忆转化成更具社会属性的集体记忆,从而引起更多人走进影院观看。

过去,老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和存档的,十分脆弱娇嫩。受温度、湿度、虫害影响,老电影放置久了普遍伤痕累累,很多无法放映,有的即使可以放映,也满是脏点、划痕、噪波、零斑、坏帧、闪烁。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老片的修复和重制成为可能。利用数字化修复技术,老片的画面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色彩更加鲜艳,清晰度更高,音效也更加逼真,这为老片重返大银幕创造了条件。很多老片经过修复重登大银幕,不仅让经典的魅力得以再现,还呈现了过去的电影技术无法呈现的一些艺术效果。例如,《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到影片中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大闹天宫》3D修复版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此外,一些老片还会进行重新剪辑或加入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东邪西毒:终极版》对原版影片进行重新剪辑和调色,使影片的叙事更加流畅,画面更加精美;《新龙门客栈》修复版加入新的特效镜头,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一代宗师》3D修复版,在焕新视听体验、强化画面细节的同时,通过重新剪辑调整了故事结构。这些创新做法,不仅让老片得以重新上映且更具吸引力,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在“快文化”风靡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进入电影长片的经典叙事,而倾向通过短小的电影解说短视频来了解剧情。在学者韩炳哲看来,这种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是信息串联而非讲述,最终会导致叙事的危机——信息过载导致叙事失去其原有的深度和意义,而那些信息往往是空洞的、无方向的,缺乏真正的叙事结构和深度。‌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院线放映经典老片,不管主观目的如何,客观上都有利于推动电影艺术欣赏的回归。

随着分线发行(电影发行方将影片在不同的院线或者放映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行安排)时代的到来,老片将会获得更多的甚至是独立的排片空间。因此,未来老片登上大银幕有望常态化。院线在常态化放映老片时,应进一步丰富影片类型,开阔美学视野,让更多观众可以在影院中尽享经典电影的艺术魅力。如此,才能让老片“活起来”,并以经典电影放映带动当代电影创作,提振电影市场。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